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英法两国联合打德国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的一些知识点,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英法两国联合打德国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知道当年英国的两个绰号吗?一个是所谓的“日不落帝国”,说明其海外殖民地面积庞大。而另外一个唤作“欧洲搅屎棍”,这个绰号完美解释了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立场问题。坦白说,英国人参与两次大战的小九九,其实与正义无关,也与法国的态度无关,唯考虑自身利益而。
英伦三岛地理位置有特殊的优势,那就是既与欧洲政治生态割舍不开,又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所以作为欧洲事务的重大参与者和著名的“搅屎棍”,近代以来,英国一直秉称的战略思想是:欧洲大陆不能出现唯一的霸主,否则英国的国际地位和海上贸易都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失去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英国的宿敌曾经一度是法国,因为早在16世纪时代,法国就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而彼时德意志还没有统一,普鲁士王国也还是1701年才有国号的(用进攻法国波旁王朝换来的),中欧地区还是一堆小邦国形式的存在。不提更早的英法“百年战争”了,到1792年,当法国爆发大革命从王国变成“法兰西共和国”时,英国就已经开始牵线搭桥组建“第一次反法联盟”了。
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家独大,从18世纪末期开始,英国就研究合纵“抗法”的问题。结果没几年,法兰西出了一个有名的狠人,那就是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拿破仑,他指挥法军几乎横扫欧洲,各国望风披靡。不仅在大陆上纵横捭阖,其实拿破仑也对“搅屎棍”充满了警惕,知道英国是组织反法联盟的主要推手。
于是从1803年开始,拿破仑就酝酿跨海远征英伦,可惜他对海军事务和海战兵法并不精通,又所托非人,因此法兰西舰队在1805年遭遇惨败,也就是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法国海军的失败,使拿破仑征服英国的计划受挫,也给自己的“滑铁卢”埋下了祸根,而侥幸没有被灭国的英国,更加积极地拉拢其它国家反法。
于是英国、俄国、普鲁士等联合起来,不停地找拿破仑的麻烦,虽然各国各军也经常被拿破仑按在地上摩擦,但英国可谓是矢志不渝,因为它很清楚,如果法国独霸欧洲,那就绝没有英国的好日子过。直到拿破仑率60万大军征俄失败后,趁着法国国力虚弱,英国终于联合普鲁士、比利时、荷兰等大小国家一拥而上,1815年在滑铁卢彻底放倒了狠人拿破仑。
甚至连放逐和关押拿破仑的小岛,那都是英国提供的,可见英国的心机。不料按倒葫芦浮起了瓢,虽然把法国打趴下了,普鲁士却趁机实现崛起,并且在稍后的普法战争中一战成名,不仅俘虏了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俾斯麦还挟大胜之威统一了德意志各邦,于是欧洲大陆出现了一个新的刺头:德国。
而德国人的严谨度、纪律性和军事素质,犹在法兰西之上,普鲁士更被称为“一支有国家的军队”,因此统一后的德国迅速成为欧洲强国。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渐有问鼎欧洲大陆之势,英国人的打压对象就发生变化了:法国已经衰弱不再是威胁,德国才是未来的敌人,于是英国又开始与法国修复关系,再拉上俄国,继续搅和欧洲局势。
这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阵营,因为德国崛起较晚,定睛一看,好的地盘和殖民地都被其它列强瓜分完毕,自己发展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和市场越来越少,怎么办呢?要肯定要不来,那就只能抢,而英国当然不会吐出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希望德国继续强大下去,所以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后,英国操纵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和奥匈帝国进行了肢解,还特别要求德奥永远不许合并,目的就一个:彻底消除德国再成为欧洲霸主的可能。而法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并且损失巨大,一时半会也难以恢复国力,英国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结果回头一看又冒出了第三个刺头:成立苏维埃政权的俄国。
这回不仅事关英国的欧洲战略,还牵涉到意识形态不同的大问题,所以为了防止苏联坐大,英法美甚至组织了干涉军协助“白卫军”作战。但是苏联挺抗造,内外敌人楞是都顶住了,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起,英国的战略重心就是围堵苏联,把削弱法国和监视德国都暂时放在了一边,于是一眼没罩住,德国出现了一个大魔头: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
在希特勒上台前后,英国人还真没把他当回事,仍然视苏联为心腹大患,到德国1935年左右重整军备和有明显扩张意图时,英国则拽上法国企图“祸水东引”,也就是诱使德国跟苏联去死磕进而互相削弱。而希特勒则抓住英法的这个心理,迅速完成了扩军备战的系统工程,同时不断提出领土要求,他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我的条件得到满足,我将成为消灭苏维埃的排头兵。
英国人信了,默认德军武装开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和捷克,这也解释了英法当初遂行“绥靖主义”的根源,然而当希特勒又向英法的重要盟国波兰提出领土要求时,英国的面子确实挂不住了。可惜德国已经是实力强劲并且箭在弦上了,完全不顾英法的威胁,最终还是于1939年9月1日闪击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即便是英法对德宣战以后,在西线也是大半年毫无作为,英国人坐等后面会出现苏德火拼,未料想德国人却选择了先拿英法开刀,于是“搅屎棍”的下场就是溅了自己一身,并且在二战中遭到重创而衰落,再后来也只能仰仗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的鼻息了。
所以有人说,若非英国人的自私,本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确有一定道理。
同盟国是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其中意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国,加入协约国。
协约国最开始是英国,法国和沙俄。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加入,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推出同盟国的意大利也加入协约国。其他还有塞尔维亚,日本,罗马尼亚,比利时,荷兰,希腊,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危地马拉,海地,汉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暹罗(现泰国),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尔维亚是一战中唯一个为了正义而进行的斗争。一战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的,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制定针对战败国的凡尔塞体系。
中国虽然上战胜国,可是主权遭到了严重的践踏,并由此而引发中国国内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941年夏天,几百万军队调转枪口,放弃孤悬海外的英国,转而全面东进苏联。希特勒派出了自己的亲信赫斯前往英国求和,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德国进攻苏联以后,虽然曾经高歌猛进,但是苏联庞大的人力资源和辽阔的国土最终拖垮了德国。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一、英国在美国的帮助下固若金汤,德国很难攻克
1939年9月,150万德国军队进攻波兰,英法等国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向德国宣战。在战争初期,英法两国希望德国和苏联死磕,因此对波兰的灭亡视而不见。但是德国没有想他吗设想的那样向东进攻,而是掉头进攻荷兰和比利时。到了这个时候,英法两国才开始真正迎战。但是它们中了德军的诡计,40多万军队被围困在比利时。而德军却开始长驱直入,法国的形势岌岌可危。1940年,比利时和荷兰被德军占领,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仅仅支撑了不到40天的时间。整个西欧地区只剩下了孤悬海外的英国还在顽强抵抗,此时的美国保持中立政策,形势对于英国来说不容乐观。
美国的国家战略是决不允许一家独大,拉着老三打老二。美国不希望德国独霸欧洲,因此它必须援助英国来牵制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我们不参加战争,但是我们必须做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国向英国运送了大量的战争物资,这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底气十足。丘吉尔在视察军队是说:“我们将在城市战斗,将在山村战斗,我们决不投降。”英国是一个岛国,德国向进攻英国就必须先渡过英吉利海峡。当时英国拥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德国军队想登陆英国十分困难。因此德国希望先占领苏联,获得苏联丰富的资源,然后再掉头进攻英国。这样德国有了充足的资源,足以打下英国。即便是美国参战,德国也有足够的底气与之抗衡。
二、苏联正在进行大清洗运动,没有任何战争准备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总领土占到了世界的六分之一。但是此时的苏联正在进行疯狂的大清洗运动,斯大林玩命一样的屠杀自己的军官们。当时苏联军队中的中高级将领几乎一扫而空,少将以上军官的更换率达到了83%。很多有能力的将军被处决,苏联军队的战斗力持续下降。1939年冬天,苏联开始进攻北欧小国芬兰。75万苏军竟然奈何不了只有3万军队的芬兰,最终苏军阵亡超过27万。苏联军队的战斗力之低让全世界笑掉了大牙,希特勒认为苏联不堪一击。此时德国驻苏联的武官也传回了自己的情报,虽然苏联军队人数众多,但是装备落后。除了这些以外,苏联没有任何的战争准备也是很大的原因。
早在1939年,苏联就派出了110万军队配合德军进攻波兰。苏军和德军在波兰中部会师,德国打出了标语:“向工人和农民组成的苏联红军致敬。”在波兰境内,德军和苏军的关系亲如兄弟,在很多国家的眼里,苏联和德国已经同流合污。
由于德国本身的资源不足,因此德国向苏联大量的进口战争物资,主要是石油和粮食。德军在西欧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完全是在苏联的物资援助下完成的。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进攻苏联。但是在6月21日晚上,苏联还向德国出口了15000吨小麦。在德国进攻之前,斯大林已经几次收到了情报。但是斯大林认为这是英国在挑拨自己和德国的关系。
三、气候和辽阔的国土救了苏联
6月22日,550万德军在7000多门大炮、400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全面进攻苏联。苏联对战争毫无准备,1500架苏军战机还未起飞就被击毁。苏联在丧失了制空权的情况下一败再败,在半个月内,德国俘虏了超过200万苏军。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都在德国的进攻之下,斯大林沮丧的说:“我们失去了列宁缔造的一切。”德国向苏联大规模推进,在1941年冬天抵达了莫斯科城下。但是此时苏联的气温降到了零下30多度,德军不适应这样的环境作战。德军的武器没有考虑过这样的环境,很多都无法使用。在苏联军队抵抗下,德军被迫向后撤退。
苏联境内的道路基础非常差,德军的后勤补给速度越来越慢。随着战线的拉长,德军的补给线经常遭到苏军的袭击,德军的后勤成为限制德军作战最大的问题。除此以外还有兵员的问题,苏联人口众多,苏军的装备不如德军。
苏军完全是依靠人数往上堆,而德国的人口有限,又需要几线同时作战。德国在战争中逐渐后劲不足,在英美军队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国面对的情况更加糟糕。面对两线的同时进攻,虽然德军还在英勇作战。但是对德国来说败局已定,这一点希特勒无力回天。
主要败在后勤上。
在进攻英法联军时,因为法国的面积不大,加上西欧发达的基础设施,使得纳粹德国的后勤压力并不大。
但是进攻苏联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进入的土地是何等广沃,但是道路条件又是何等的落后。
因为两国的铁路不同,纳粹德国的铁路部门又是一通胡搞,弄得运输效率大幅减低。
国内的工厂也没有转入战时机制,当战争拖入冬季时,很多德军手里连御寒的大衣都没有,非战斗减员急速上升。
苏联挺过最艰难的时刻后,开始逐步的反击。不过他们缺乏机动力量,美援卡车到来以后,才解决这些问题。
在伤亡大量有生力量之后,苏联的军队越来越重视技术兵种。武器的产量也得到完全释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某个师在渡河时损失了大量武器,其后补充的数量甚至还超过原有。
而美国参战以后,持续对德国战略轰炸。虽然德国工厂的产量一直增加,但是四面楚歌之下,兵员损失得更多,失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谢伟大的故事邀;
德军在敦刻尔克放跑英法(比利时)联军;德国中路突击军群不直取莫斯科,扭头南下进攻基辅。被称为希特勒指挥的两大愚蠢战役。
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纯粹是德军手下留情,希特勒放任英法联军逃离了欧洲大陆。1941年5月,德军装甲部队绕过马奇诺防线,长驱直入法国腹地。英法联军仓促逃往英国方向,5月20日,德军将溃退的英法联军40个师、35万人合围在敦刻尔克光秃秃海滩上。
与此同时,
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军装甲突击师群正大步流星前去参加围剿。
5月24日,希特勒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命令古德里安的装甲师群停止进攻敦刻尔克原地待命。于是,古德里安和他的装甲师群眼睁睁看着英法联军在5月26日晚—6月4日上午,用10天时间渡过英吉利海峡逃到了英国。
希特勒为何要让英法联军逃命?这已成为历史之谜!
比较靠谱的猜测;“天才”希特勒认为日耳曼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样优秀,英国人有在欧洲生存的权力。既然英法联军在欧洲大陆已经战败,德国本着普鲁士容克贵族荣誉精神,不再在敦刻尔克痛打一败涂地的英军,给英国留一点体面,为德国英国和平谈判创造和解的氛围。
希特勒不想灭英国,在之后的德英“大不列颠空战”也可得到应证。希特勒期望通过大规模轰炸迫使英国向德国求和投降,并没有做好大规模登陆英国作战准备。
另一种猜测;德国副元首、空军司令戈林不愿意看着德国陆军战功赫赫太出彩。他说服希特勒用德国空军去消灭瘫痪在敦刻尔克海滩的英法联军。
希特勒同意了戈林的建议,让古德里安的陆军停止进攻敦刻尔克,让戈林的空军去轰炸。
但这种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德国空军虽然轰炸了在敦刻尔克英法联军,但并不是大规模毁灭性的,英法联军从容的逃离了敦刻尔克。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的多个方面,如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都是英法两国联合打德国等,以期更全面地了解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的本质和特征。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可以为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感谢90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的支持和帮助,使得本文得以完成。
别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