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vs美国足球分析 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德国vs美国足球分析的一些知识点,和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战中的德国的确是怎么努力都是输,纳粹德国在发动二战的结局是一定会失败的,是注定的。注定德国在二战失败的是什么呢?是实力的不济,是综合国力的相对弱小。不说别的,德国就连盟国中的美国都不能打败,更何况打败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时代纳粹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比登天还难!欧洲最能打的德国发动了对外扩张的二战,但德国注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呢?因为德国无法击败美国。如果德国在二战中与美国单挑,注定是美国赢。德国是发动二战的主力,美国是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流砥柱。如果德国不能击败美国,那么德国必定不能赢得二战。为什么德国单挑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因为德国的实力比美国要弱。德国比美国弱在哪里呢?弱在经济上,弱在政治上,弱在军事上。总之,德国无法击败美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的综合国力弱于美国。
接下来我们具体的分析一下,德国究竟弱在哪里及德国之所以无法单挑击败美国的具体原因。首先,德国的经济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持续进行战争的时间要比美国短,这意味着德国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打败美国,那么最后的失败者一定是德国。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欧洲以后,德国也紧随其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德国因落后一步而没有获得重组的市场和资金,但德国在统一后还是快速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甚至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强国——这其实也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底气所在。然而,德国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美国则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因此,美国进行战争的能力实际上强于德国。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就已经陷入了崩溃的深渊,而作为战胜国之一的美国不仅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还在战后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的份额。1929年经济大萧条到来以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而不可自拔,最终只能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取经济上的一线生机。美国却通过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经济危机,恢复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二战前的德国财富远少于美国,美国拖时间就能把德国拖死。
通过掠夺财富的方式维持战争是不可取的,要为战争打下深厚的基础必须本国的经济健康发展,而经济的健康发展则需要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德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没有。德国的市场和资金已经在伊战后被掠夺的一干二净了。美国有充足的市场和资金吗?当然有。所以,经济不健康的德国无法在短时间内击败经济健康的美国。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战争打的就是工业和经济,德国的工业和经济比不上美国,就意味着德国的后勤步入美国。后勤不继,德国想在二战中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
其次,德国的政治要弱于美国,这意味着德国不可能获得持续性的援助和支持。虽然德国法西斯式的集权有利于战争的进行,但美国温和的民主制度更容易获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肯定和结盟。也就是说,美国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支持,而德国则不能。正义必胜并不是一句空话。法西斯的本质是什么?暴力和掠夺。哪一个国家愿意被其他国家进行暴力式的掠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虽然会有一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加入法西斯阵营,但当这些国家被法西斯掠夺后就会与法西斯德国离心离德。任何国家的执政者都会为本国利益而考虑,毕竟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虽然有一些国家愿意跟随纳粹德国一条道走到黑,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国家还是愿意跟随美国的。
美国资本不会进行掠夺吗?美国资本也会进行掠夺。然而,与德国赤裸裸的暴力掠夺相比,美国隐蔽式的掠夺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所接受。而且,在二战期间,美国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甚至有很多援助是免费的。那些被牵扯进二战的国家是愿意跟随掠夺他们的德国,还是愿意跟随向他们提供援助的美国?毫无疑问,大多数国家会选择美国。
大多数的国家的支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争的正义性,意味着持续性的支援,意味着强大的力量。法西斯的集权统治只能逞一时之威,而美国民主式的结盟则会对德国保持长时间的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正义的世界大战就是大多数国家打少数国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去了大多数国家支持的德国就失去了战争的正义性,进行非正义战争的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进行的非正义的二战的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赢得二战的胜利。
最后,德国的军事要弱于美国,这直接表现为德国不能在二战的战场上击败美国。虽然德国的军事力量横扫了欧洲并打到了莫斯科城下,但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没有超过美国。无论是在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上,还是人数的多少上。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表现于多个方面,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是武器的机械化程度和军队数量的多少。德国的军队人数会超过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人口低于美国。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会高于美国吗?绝对不会。因为德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低于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德国工业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工业则居世界第一位。
统一后的德国,无疑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强大国家,其强大表现于纵横欧洲的无敌陆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陆军强国,而不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强国。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国要想攻打美国就必须出动海军。在德国海军弱于美国海军的情况下,德国无法从军事上击败美国是确定无疑的。就算德国的陆军力量强于美国的陆军力量,但德国的路径也不能靠游泳渡过大西洋啊。
德国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强大的,但德国并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丰富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资源,德国怎么能开动他们的战争机器?德国怎么能把开动的战争机器维持运转下去?战争机器不能长时间运转,就意味着战争会在短时间内停止。战争都停止了,还谈何击败美国?!所以,德国军事力量的不可持续性使得德国不能在二战中真正地击败美国,德国要打败美国的确是难于登天。
综上所述,二战期间的德国在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都落后于美国,也就是德国总体上的综合国力落后于美国,所以德国注定无法击败美国并取得二战的胜利,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败局是注定的。国家利益的对撞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比拼,追求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国际趋势下,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获得国家利益,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增强综合国力。
打不赢的。看看和苏联的战斗就知道了。德国都打到莫斯科。日本也没有增员
导读:二战德军都打到莫斯科了,为何日本就是不帮希特勒一把?看看大家是怎么回答的?
1、说到二战日本和苏联那些事,有一场战役不得不提-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改变了日本对苏联的看法,直接影响了整个二战期间的日苏关系。
图为日俄战争时期的漫画,当时没人看好日本
其实日本对苏联态度极为复杂,明治维新后日本日益强大,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亚洲,不再局限于曾经视若神明的中华帝国,他们的目标是世界强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获取世界列强的认可,那么找一个真正的强者打一仗就必不可少了,而这个强者就是当时的沙皇俄国。日本俄国爆发的日俄战争,经过浴血厮杀,日本举国之力最终在陆战和海战上全面战胜老牌强国俄国,自此以俄国为踏板成为世界列强之一。
图为苏联坦克部队
自那之后,日本终于成了世界强国,而沙皇俄国紧接着爆发了十月革命,日本竟然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立足未稳时扶持反对势力也就是白军。所以说日本与苏联在历史上早就成了老冤家。日本觉得我打败过俄国,现在就能再次打败苏联,这就是诺门坎战役爆发前的日苏两国态势。
日本狂热军国主义分子辻政信,诺门坎挑衅苏联的主要策划者
在二战时期,日本还有个特点:军国主义到了疯狂的地步,军队中的狂热分子经常违抗大本营的命令进行各式各样的军事冒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样直接导致了日军上下均高估了自己实力。在占领北平、南京后,日本觉得中国战事已经大局已定,所以接下来就该选下一个目标了。当时二战还未全面爆发,日美关系还算正常,于是离得近、又自认为实力逊于日本的苏联成了新的目标。
图为诺门坎的苏军部队
诺门坎位于中蒙交界,战役自1939年5月11日打响,至9月份停火,由于名义上冲突双方主角是蒙古国和伪满洲国,所以日苏双方并没有宣战,这次战斗也更具有挑衅和试探的味道。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损失2.5万,日军损失1.7万,苏军损失的坦克装甲车辆等装备也远远大于日军。苏军最高指挥长官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将军,可以说单看数据日军并没有吃亏,而且还占了上风,尤其对方还是朱可夫,怎么看都是赢了,但结果却是日本彻底打消了在与苏联动手的念头。
图为诺门坎向日军冲锋的苏军坦克群
在诺门坎,朱可夫才用的战术比较简单:你打掉我10辆坦克,我再增派20辆,你打100发炮弹,我就打1000发,总之一句话就是源源不断、铺天盖地。打着打着,日本人终于发现了,自己不可能打的赢,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苏联强大的国力,他们拥有漫山遍野的坦克、遮天蔽日的飞机和勇敢强悍的战士。有人觉得此战是朱可夫的污点,其实不然,他就是要用这种不计代价的战术让日本清醒:苏联不是沙皇俄国,现在的苏联不是你能惹得起的。
苏军缴获的日军94型坦克,当时日本装甲力量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事实也正是如此,见识了苏军强大的实力和强大的国力后,就连最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清醒了,不可能打得过苏联。所以无论后来日苏打的如何火热,日本都没敢轻举妄动。
2、这个问题我替“元首”回答了,你日本还是消停点吧,别再给我添乱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日本这个猪队友是真心靠不住啊!
别以为当初元首没有这么想过,历史上吃尽了两线作战苦头的德国人太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因此老早就邀请日本进攻苏联,以牵制住苏联远东方面军不让其西调。
德国人本以为日本在东北盘踞了70多万关东军,随时能够出动。可是结果并不是如德国所想的那样。可日本人一点也不傻,他们觉得进攻苏联不是什么占便宜的好事。
日本人也不是没试过,诺门坎战役开始那叫一个嚣张,本以为能趁着“肃反”,占占苏联的便宜。可结果却被朱可夫率领下的苏蒙联军一路吊打。这场仗让日本人结结实实明白了像苏联这老油条,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拿下的,搞不好还会遭到疯狂报复。
再说了,攻打苏联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大大折损自己的兵力。为了做做样子,日本当时只派了少量日军前去演戏一下,并没有出动70万关东军。就算出动70万关东军协助德国拿下苏联,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德国,对于日本并没有什么帮助。
德国把资源丰富的欧洲地区占领,留给日本的也只是资源稀少的亚洲地区。苏联的主要资源和财富都在欧洲,而亚洲地域非常瘠薄,这笔既折兵损将又没有利益的买卖,日本人才不会蠢到替德国人去火中取栗。与瘠薄的远东苦寒之地相比,日本人更希望把战略中心放在东南亚。因为那里才有他们最急需战略资源,做梦都想要地石油还有橡胶。至于西伯利亚的冻土层嘛,那个实在是太难啃得动了。
也正因为处在日军按兵不动,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之际,苏军以100个师的强大兵力发起反击战。经过40天激烈的战斗,德军向西溃退了150~300公里。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从远东调来的那大批适应寒区作战的生力军。
而斯大林之所以敢于将远东苏军西调,恰恰是因为得到了日本不会贸然进攻苏联的可靠情报。这个天大的功劳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传奇谍报员佐尔格,另一个则是中国人阎宝航。
3、首先是军事力量开道,从九一八事变起到1935年,苏联不停地增兵远东。到1935年底,苏军在远东的兵力达到14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总兵力达24万人,装备坦克850辆,飞机500架,潜艇20艘,较1931年时兵力兵器扩大了3—5倍,还有扩大的可能。而同时期的日本由于中国国内抗日力量日渐增强,牵制了日军兵力,因而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还不到8万人,武器装备更是远逊于苏联。即便是对苏开战进行总动员也不会超过50万,而且还要应付在东北活跃在白山黑水间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抗日义勇军。日本军部因此产生了北进与南进分歧,日军在华北频频得手,兵锋直逼北平。日本军方多数人主张南进,迅速解决中国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形势下,日本向南发动了全面入侵中国的七七事变。苏联也没有闲着,大力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援助中国,又积极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抗日力量,让日本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
东方渐渐稳定后,苏联开始经略西方。先是与英法谋求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不成,反而招致英法祸水东引政策出笼。于是谋求与德国媾和,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正当苏联准备在东南欧大干之时,缺乏战略头脑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在中蒙边界挑起诺门坎冲突。苏联人毫不示弱,调集重兵反击,全歼关东军一个精锐师团。
诺门坎战役后期,即1939年9月1日,德军全面入侵波兰。根据苏德协定,苏军应占领波兰东部。于是在诺门坎战役结束第二天即9月17日,部署在苏波边境的60万苏军随即开进波兰与德国一道瓜分了波兰。随后德军向西横扫西欧,苏联则兼并波罗的海三国与东南欧多国的部分领土。西部趋于稳定,苏联又开始准备解决东部问题。
日本自武汉会战后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而苏联却主动与日本媾和,且条件十分优厚。苏联承认伪满洲国、中止对中国的军援、有偿转让中东铁路。同时日本承认外蒙古独立国家的地位,双方于1941年4月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苏联利用军援中国拖住日本,有效确保了远东安全,之后又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力推日本南下与美英冲突。
到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战役激战正酣时,日本在中国长沙与中国军队大战,同时注意力又放在了东面的珍珠港和南面的南太平洋,根本无力也无心再顾及北进与德国夹击苏联的事了。
独立学者灵遁者整理提供。
这个问题,往深里说,牵扯到当今世界的陆权和海权之争。我们回首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美国十几个航母战斗群纵横世界,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权强国,他通过控制海洋来控制世界。
当今世界的大宗商品贸易、石油贸易,主要是通过海洋运输实现的,美国可以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海上各个交通要道,从而控制世界贸易,从中谋取巨额利益。
▲美军航母
二战时,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在西欧大陆上所向披靡,先是占领了波兰,然后又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向其他各国施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占领了法国全境。
可以说,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几乎占领了西欧大陆全境。并且,希特勒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向东攻击俄国,向西轰炸英国。
▲惨遭轰炸的英国城市
很明显,希特勒的目的,是统一欧洲大陆,并且触角前伸,与远东地区的日本,共同统治亚欧大陆,建立一个陆权强国。
一战以后,美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经济迅速发展,囤积了大量的资本,在二战前夕,就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资本主义国家。
最开始的美国,是不准备掺和二战这个事儿的,他准备关上门来大发战争财。可是随着希特勒不断攻城略地,罗斯福渐渐回过神儿来了。
▲富兰克林·罗斯福
如果德国的战略意图真的实现了,亚欧贸易一体化,这是不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的,大家做生意,都走陆路不走海路了,美国的海军力量就是摆设,亚欧一体化,美国就成了远悬海外的孤岛。
所以很明显,美国不可能支持德国,这与他的核心利益是相悖的。
所以,美国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大表哥英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一举打开了进攻欧洲大陆的门户,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盟军从此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从此两面受敌,再也顾不得对外扩张,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
1945年8月6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差远了,德国那个军事实力放二战其实是很一般的,和现在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差的太远。
咱说一句啥叫军事实力,简单说就是你有多少武器,数量多质量好的,那就叫实力强。这里面,并不包括指挥官、统帅部的指挥能力,不包括战略战术。所谓军事实力,指的其实就是硬件设施的优劣。
美军和德军,完全是两种军队。德军靠的是战术打,美军靠实力打。一个通过军事艺术打,一个通过综合国力打。就打仗的美感来看,德国远比美国打的好看。而最终结果,还是取决于实力。
二战前期的战争和后期的战争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前期德国打波兰打法国,那会儿打的顺风顺水。但是这个德国不是通过纸面上的实力压下来的,而是通过指挥官的军事艺术去碾压的。
尤其法国战役期间,德国纸面上的实力和法国差不多,互有有缺的那种存在。地面实力,法国强于德国,空中力量,德国强于法国。这种实力对比,其实是很均衡的。
这种实力对比基本上是1-1的局,咋打?就是凭借指挥官的军事指挥艺术去打,谁的指挥造诣更高,谁的军事素养更好,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优势。这里面咱刨除天时地利这些因素,这些因素也都是在指挥艺术里体现的。
而实力对比基本1-1,法国战役开打之后,法国这个惨败,一个月就被德国打垮了。这里面你能说法军实力不行么?他有实力,装备都够用,就是打不赢。
而二战后期的战争,美国参战以后,这种作战方式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德国打法国,那都是你有3000辆坦克我有3000这样打,考技术取胜。而美国人来了,你有3000辆坦克、2000架飞机,我来10000辆坦克、10000架飞机,然后巴顿这些人开始:进攻!!!然后就是一波平推。
包括后期苏德战场也是一样,1944年开始,苏军在东线武器装备以及人数都是碾压德军的。苏军在东线,动不动几千辆坦克几千架飞机冲上来,然后给德军一顿爆锤。那巴格拉季昂行动上,苏军装备数量人数比德军高出去几个数量级,德军有啥办法呢?没办法。
二战那会儿,美苏这两个国家,底子非常雄厚,还合起伙。这两个国家生产的武器装备,是德国的好几倍。美国人坦克自行火炮生产10万辆,苏联11万,德国6万,那飞机对比,差距更大,这仗你还要战术么?不需要了,直接推过去就行了。
也就是说,二战那会儿,在军事实力上,美国的地位不如现在美国的地位,那会儿有个苏联实力雄厚。现在呢,其实就美国一家实力最雄厚,后面那哥两个远没有美国那种扩张的实力。美国那11艘核动力航母,够看不?
美国在现阶段在军事上的优势是非常大的,而德国那会儿属于是没啥优势的。德国和美国不一样,德国是靠战术去打仗的,而美国是靠实力去打仗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战争这个东西吧,一方面靠战术,一方面靠实力。你有实力,有战术,你能打赢,你有实力,没战术,战斗力下降一半。而如果你就有战术,实力相差太过悬殊,那战术其实也无济于事。
谢邀!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于次日对日本宣战,作为德国,为什么却要对美国宣战呢?
原因一,因同盟条约迫于无奈。说德国被逼无奈,是因为德国认为对美宣战还不是时候。主要是德国还没有取得在欧洲的最后胜利,仍然被苏联和英国来缚着手脚,此时如对美国宣战,无异于让美国这个第三者来打击被束缚着手脚的德国,这是德国最不愿意的事情,但碍于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国外交代表在伯林签订的《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又称《三国轴心协约》,又叫《公约》,该条约有效期为10年,共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内容是一旦三国受到没有参加欧战和中日战争一方的攻击时,三国应以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该条约还秘密协定,如日本受到美国的攻击,德国将以一切手段援助日本,尽管希特勒骂日本的举动非常愚蠢,但他不能不顾条约的规定,最后被迫无奈对美宣战。
原因二,美国在德英对战中拉偏架。美国在没有对日宣战之前,就想参加对德作战,只是碍于国内反战情绪高涨,但美国虽然没有参战,却大量向英国输送战备物资,故意给德国填堵,希特勒对此早有微词,只是碍于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战争潜力,美国对德国马上就要整个欧洲也非常着急,不愿意看到德国一家独大,故意用向英国输送战备物资的办法想激怒德国,但希特勒看透了美国人玩的把戏,忍气吞声没有攻击美国的船队,想等到消灭了苏联和英国后,腾出手来再收拾美国,谁料日本不顾德国劝阻,突然发起对美国珍珠港的袭击,导致美国如愿以偿地加入了第二次世代大战。
原因三,德美之间经济政策上存在利益冲突。美德在军事上虽然没有过早的发生对抗,但在经济上早已发生了战争。美国工业比较发达,工业产品畅销全世界,在世界上占有很大份额,德国经济上实行的是自给自足政策,美国产品的大量进入,严重影响了德国的经济利益,德国的经济政策也损害了美国在德国的经济利益,在世界上,德国不满美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占有额,不愿意看到美国人大发横财,特别是在战争期间,美国向第三国输送各种物资,德国在欧洲、日本在亚洲发动战争,直接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是美国人齐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德美之间在经济上早已发生了矛盾和争夺,德国对美宣战是迟早的事。
原因四,美国不满西特勒对拉美政策。德美在拉美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比较突出,德国想在巴西建立第二个德国,把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建成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上,德国在拉美国家占有压倒性绝对优势,这严重影响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利益,德美在拉美国家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德国甚至想用国家社会主义解放美国和拉美其他国家,这显然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和反对,因此,美德之间宣战也是必然的。
德国对美国宣战,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两国之间各种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只是德国实属无奈,认为还不是时候,而美国对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早已跃跃欲试,日本偷袭珍珠港,把两个国家直接推到了战争的前沿,才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势上发生了根本转折,最后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再次谢邀!并感谢每个关注的网友,谢谢!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百度搜索:
德国vs美国足球分析 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360搜索:
德国vs美国足球分析 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搜狗搜索:
德国vs美国足球分析 二战时的德国和美国单挑,谁会胜出别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