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德国足球决赛 德国队14年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14德国足球决赛,以及德国队14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二战时德国攻击法国,从战术上来说是成功的,从1940年5月10日正式进攻,到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很快就拿下法国,可谓“闪电攻击”;但是,实际上德国为这次攻击做了许多年的准备,包括对周边的捷克、波兰、比利时的攻击,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如果把攻击法国比喻成做一道讲究火候的炒菜,别看从菜下锅到炒熟装盘时间很短,但准备菜的过程是很长的,要洗、择、切、焯水等。德国攻击周边国家是为攻击法国做准备,其实攻击法国何尝不是为攻击英国做准备呢?德国攻击法国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一、希特勒认为第二次欧洲大战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必要的,这是捍卫德国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为此,他要做到:绝不能让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被别人察觉希特勒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终极目标,侵略者可以借此机会“净化”原属于“不够格和无价值之人”的土地。1928年,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每个健康、未遭破坏的国家都会认为获取新领地并没有什么用,但这种事却自然而然地发生着……禁止世界上存在此类争夺的人也许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但与此同时也泯灭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进化力量。”
1933年,希特勒成为元首,掌握德国军政大权,这些想法成了他的施政方针。在希特勒的认识里,他坚信,德国注定要与斯拉夫国家进行一场生死较量,以此证明雅利安人的优越性。如果德国人被证明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奖赏不仅有一望无垠的肥沃耕地和几乎无限供应的奴隶,还有克里米亚和乌克兰的丰富自然资源。这些地区有大量的油田,这对维持一个现代国家的经济及其战争机器至关重要。
但是刚刚上台的希特勒是没有能力发动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军力不够,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这时的德国军队还不到十万人,自保都是问题,遑论攻击别人。就连弱小的邻国波兰都说:如果有必要,几天就可以打下德国。他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当时波兰的军队是德国的两倍,而且波兰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军队现代化方案,淘汰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众多的骑兵,增加装甲兵的数量。当然,要做到这些是要花许多钱的,这是波兰的难处。法国和英国更不用说了,他们的军事力量比德国强大得不是一点二点,希特勒是不敢贸然废除《凡尔赛和约》的。怎么办?希特勒采取的是方法是:小步快走切香肠,远交近攻强力量。
首先,希特勒要找借口退出国际联盟,为毁约做准备;还要让波兰人放松警惕,不搞军事现代化。为此,希特勒于1933年10月向法国和英国提出削减军备的要求:因为你们是如此的强大,而德国的军事力量是如此的渺小。英国和法国当然没当回事,德国也就顺理成章地从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撤回德国代表团并退出国际联盟。接着,希特勒于1934年1月邀请波兰谈判,大谈两国联系和历史渊源,两国要和平相处。为了表达诚意,两国签订为期10年的互不侵犯条约。波兰当然高兴了,他们的军事现代化的钱还没有筹集够呢,现在可以省省了。
其次,积极发展军备,建立空军、海军。煤炭资源丰富的萨尔区在《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中是划归德国的,所以能源方面德国不用发愁。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成立德国空军,命令格林元帅为空军司令,同时在全国实行征兵制,其实这两项措施已经是《凡尔赛和约》不允许的了;看到英法没吱声,希特勒又“谦虚”地向英国提出自己要建设海军的想法,并保证:德国海军绝不会超过大英帝国舰队的1/3,居然,英国同意了。
再次,希特勒大肆迫害犹太人,宣扬种族主义。
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不堪的一页,当时,欧洲那些国家就没有过错吗?其实他们心里恐怕也为这腌臜的种族主义找借口。毕竟希特勒所谓的“优等种族”是他们一家的,所以希特勒在大搞种族迫害时,英法两国也没有出声。在纳粹的法律《纽伦堡法案》中,犹太人没有国民权利,不准与别的族群通婚、不得在行政部门工作、不得接受教育、不得上大学、不得接受药物治疗、不得进入新闻界等等、等等,一句话,没有人的权利。
最后,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加强工业生产,为战争做准备
1936年,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们要保证到1940年,德国要具有在欧洲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一切条件。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战略物资的自给,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他们增加储备量的同时,也加紧了合成燃料和橡胶的生产;空军的训练是计划中的一部分,格林抓得很有成效。军队里的将军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在一战中冲锋陷阵,当时就是高级军官,希特勒当时还只是个上士,现在这个上士领导的有模有样,将军们很服气,希望一雪前耻。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快速移动的机械化战争形式,并称为“闪电战”;“闪电战”所需要的坦克也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开了下来。
二、战争的前奏序曲:收复莱茵地区,控制奥地利1918年底,一战结束,法国人牛哄哄地逼迫德国签订了非常过分的《凡尔赛和约》,但美国不是太高兴,英国暗地里也很有意见,都觉得对德国太苛刻了。这不是他们对德国有多么好,而是不希望法国在欧洲做大。1925年,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就心怀鬼胎地在瑞士小城洛迦诺召开会议,要求就边境问题来个大讨论,参加会议的主要是英、法、德等七国。
最后他们达成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
说白了,这个条约就是暗中鼓励德国来抗衡法国,英国可以身在英伦三岛,遥控欧洲大陆、主导欧洲事物。多么好的想法啊,德国表示没意见;法国有意见,但没脾气。
根据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规定,莱茵区是非军事区,是大约24475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与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接壤。1936年3月7日上午,一支由22000人组成的德国军队进入这片非军事区。由于怕过早引起战争,希特勒嘱咐:如果遇到法国军队,你们就回来,不准发生冲突。然而,这只小部队一路上连一个法国士兵的影子都没有见到,莱茵区收复了,希特勒在德国人心目中封神成圣。
接着希特勒轻松地就控制了奥地利,奥地利与德国结盟。1938年3月12日上午,德国第八集团军跨过边境,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希特勒的老家。当晚,希特勒就出现在奥地利的林茨,那里是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奥地利所以犹太人的财产都被没收,不准他们在做生意,全部都到大街上清洗地面。
三、在捷克牛刀小试,英国的绥靖破产经过多年的准备,条件似乎成熟,希特勒开始了他的二战魔幻操作。第一个问题是苏台德地区的自治事件。许多书都把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开始,其实我倒是觉得苏台德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历史上苏台德地区属于奥匈帝国的领土,生活得讲德语的居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一下成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1938年4月24日,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要求实行自治,领头的是苏台德德国党。其实这都是希特勒在背后策划的,他知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肯定会拒绝,于是希特勒以支持苏台德的德国人自治为名,开始备战,并向外宣布:9月30日是德国攻击时间。
英国人这是慌得一比,他们自作自受地弄了个《洛迦诺公约》,德国人这么做好像也是有道理的。1938年9月15日,时任英国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赶忙跑到德国斡旋,费了许多的口舌,希特勒终于开口了:如果捷克人交出苏台德地区,德国就解除战备状态,不打了。希特勒还说:如果这样,我们德国会尊重捷克的主权。英国和法国看到德国只有这么个要求,觉得满足一下德国就能换来和平,还是划算的。于是内维尔·张伯伦联合法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强迫他们交出苏台德地区。
虽然捷克斯洛伐克武装部队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投降了。1938年10月1日,德国军队开进苏台德地区。张伯伦说:我捍卫了“光荣的和平”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但保守党议员温斯顿·丘吉尔却无情地批评他说:“这只是德国人“清算的开始”。果然,1939年3月14日凌晨,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接见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伊米尔·哈卡:“你们国家的叛乱太严重,德国有责任去平息,你们应该邀请德国陆军前去平息叛乱,如果德国陆军不能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只能派空军轰炸叛乱分子。”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伊米尔·哈卡当场就心脏病发作。第二天,德国的坦克就出现在布拉格的大街上。
四、“波兰,我们来了!你就灭了吧”接下来就是波兰。借口现成的:波兰必须归还德国的波罗的海港口但泽。但泽问题比较复杂,今天不多说这个问题。波兰当时的政府还是五月政变上台的毕苏斯基政府,毕苏斯基1934年与希特勒签订《德波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就死了。但泽对于波兰人来说是不会还的,他们在捷克受侵略是还趁火打劫,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自己,吓得赶忙向英法求救。希特勒却对英法不屑一顾,对于英国他就一句话:最后不要掺和,否则吃不了兜着走。1939年3月15日,德国军队从三面包围了波兰,希特勒下达的最高指示是:务必在9月1日之前进入波兰。
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攻击波兰,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1939年5月23日,希特勒在一个高级别会仪上说:“英国不可以指望,与他们没有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和英国的战争是早晚的事。只有我们成功占领荷兰和比利时,打败法国,我们才有打赢英国的基础条件……哪里有不流鲜血就取得成功的。······不要放大战争的影响,它会结束的,打波兰没什么大不了的,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因为英国太颓废、法国太堕落、美国太不感兴趣。他们都不会为了波兰而大动干戈。”这是希特勒的判断,他在入侵波兰之前,还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包含一项秘密协定:德国入侵波兰之后,苏联将会得到波兰的一半和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1939年9月1日黎明时分,德国军队跨过了长达2000公里的德波边境。紧接着,英国和法国下令全国总动员,9月3日上午11时整,英国对德宣战;下午5时整,法国对德宣战。二战爆发了。9月1日,55个德国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进入波兰,还没有现代化的波兰军队面对德国的钢铁洪流毫无还手之力,波兰人虽然很勇敢,但那些本来早该淘汰的波兰骑兵在机枪和坦克面前就是一堆肉。9月8日,德国装甲部队逼近波兰首都华沙;9月17日,苏联军队从东面进入波兰。9月18日,波兰政府和统帅部穿越罗马尼亚边境,流亡到英国,抵抗结束。作为独立国家的波兰不复存在了,波兰灭国。
灭了波兰后,希特勒想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他以瓜分波兰为条件向英法提出一项和平协议,被英法拒绝了。英国军队还准备登陆挪威港口纳尔维克,切断德国物资通道,而希特勒担心的是英国海军会从挪威出发封锁德国港口,并进而通过波罗的海威胁德国本土。一不做二不休,1940年4月9日,希特勒第一次出动伞兵占领挪威;同一天,德国国防军迅速出击,占领丹麦;一看情况不妙,瑞典马上宣布:我保持中立。
五、可以把这一天作为正式攻击法国的开始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辞职,丘吉尔接任。也就是这一天,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各个重要设施和军事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从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国的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从5月10日开始,到6月22日,德法签订停战协定,短短44天的法国战役,德国是怎么打的呢?
看地图就知道,德法之间有道马奇诺防线,法国人以为这是德国攻不破的,重要的是比利时不能被德国占领,不然德国从比利时一路向南可以很快占领法国,所以盟军的作战计划都是围绕着比利时方向制定的。德国也有后顾之忧,虽然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希特勒知道这是因为苏联还没有准备好,如果准备好了,德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所以他要赶快打下法国,不能拖下去。德国为此做的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黄色作战方案”(攻打荷比卢三国和法国北部);第二部分叫“红色作战方案”(进攻法国本土)。
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制定的黄色方案就是一个西线作战计划,它是把德军主力放在右翼,通过比利时去进攻法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进攻法国的施里芬计划相似。但是希特勒对这个计划比不欣赏,他总是觉得这不是个好计划,开战以后的伤亡也会很大。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埃里希·冯·曼施坦也不完全赞同此计划,曼施坦因认为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应该在左翼,而不是右翼,他的作战构想就是出奇制胜: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和主要突击力量通过巧妙的穿插,越过地势险峻、被普遍认为装甲部队无法行军的阿登山区,绕过重兵防守的“马奇诺防线”,直插盟军防守薄弱地带,切断南北盟军之间的联系,分割合围英法盟军,迅速灭亡法国。
希特勒非常看好曼施坦因的构想,他命令陆军以此为蓝图赶快做个计划。德国陆军总司令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都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构想,认为太冒险,一着不慎就会全军覆没,但迫于元首的压力,他们只好根据曼施泰因的设想重新制定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代号叫挥镰行动。计划内容是:B集团军群攻打荷兰比利时,牵制北部盟军;C集团军群攻击马奇诺防线南部,使南部盟军不能支援别地;担任主要进攻的兵力是A集团军群,他们从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突袭,长驱直入攻击法国。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英伦三岛还有1000多架飞机可以支援战斗,虽然兵力与德军相当,但由于英法一直没有想到要打仗,所以备战不力,战斗力要大打折扣。盟军最高统帅部制定的作战计划重点是防御德军向比利时的突击,把比利时作为主战场。根据这个计划,盟军把主力部署在法国和比利时边界北端和法国北部各省。盟军的设想是:如果德军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盟军协同作战挡住德军进攻;如果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部署在南部的马奇诺防线上的部队可以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抵御;至于中段,因为有阿登山区天险和马斯河,盟军压根就不认为德国会从这里进攻,事实上这里也是人迹罕至地地方,机械化部队更是没有路可走,所以盟军只留了战斗力较弱的部队驻守。
六、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德国军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法国战役的序幕。德国的A、B、C三个集团军群几乎是同时发起攻击的,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是费多尔·冯·博克元帅率领的B集团军群,他们先以空降部队控制了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接着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发起了猛攻,吸引了大批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越过法国、比利时边境赶去增援;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元帅率领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对马奇诺防线南段进行了如假包换的佯攻,由于攻击的很认真,法国军队都要相信这就是进攻方向。
担任中路主攻的是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的A集团军群,他们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快速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哪里见过这个阵仗,立刻就不战而降。集团军群的装甲兵团由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下辖古德里安指挥的第19装甲军、赫尔曼·霍特指挥的第15装甲军和乔尔格-汉斯·莱因哈特指挥的第41装甲军。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国境内,5月12日下午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5月13日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部队全部渡过了马斯河,一骑绝尘地向法国纵深猪突猛进。
5月14日,围绕着马斯河盟军和德军进行了制空权的争夺,空战非常激烈,盟军战机在德军地面强大炮火和空军飞机的双重打击下损失惨重,德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德军的后续不到源源不断地度过马斯河进入法国。德军装甲集群以空前的速度长驱直入,法国全国上下陷入于惊慌失措之中,1940年5月15日清晨,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沮丧地给上任才五天的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打电话说:“这一仗我们恐怕要打输了。”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真的太快了,他们甚至对路边上逃跑的法军都不愿意去俘虏,一路上他们用扩音器高喊:“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路。”1940年5月16日,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向西转进,直指敦刻尔克地区;5月20日,古德里安抵达英吉利海峡;连德军统帅部也没有料想到自己的部队推进的这么快,一时不知道怎么指挥部队下一步的方向。
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已经构成了从色当到法国西海岸的进攻线,切断了法军从北部南逃的退路,博克的B集团军已攻占了荷兰及比利时东部,70多万英法盟军主力的左翼实际上已处在德军的深远包围之中,被全部压缩在狭小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4日下午,就在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离敦刻尔克还有10英里时,上级命令:停止攻击。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非常不解,立即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
希特勒为什么下令停止进攻呢?一种说法认为,是希特勒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人情有独钟,故意放英国人一马,他曾说过:“他们那些人是有价值的人种,是我要与之媾和的人。”另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对自己的装甲部队异常迅速地挺进感到不安,怕他心爱的装甲部队陷入敌军南北合围。不过盟军没有浪费这宝贵的时间,他们了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从5月26日到6月4日,一共从敦刻尔克撤出32.4万人,这些撤退动作都是在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眼皮底下进行的,他们靠在坦克上眼睁睁地看着盟军上船逃走。
后面的作战就是那个“红色作战方案”了,没什么好说的,德国人继续一泻千里,法国人还是溃不成军,其实他们也没有多少军队了,大部分都从敦刻尔克跑英国去了。1940年6月14日,德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不设防的巴黎。18日,法国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役结束。这场战役历时44天,德军伤亡15.6万,法军被歼灭29万、被俘虏190万。
预赛看进攻、大赛拼防守,这在历来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阿根廷也正是因为防守不过关,在最近三届世界杯上,都倒在了德国队的脚下。
2006年,可以说是阿根廷与德国两队实力最接近的一次正面交锋,里克尔梅在主帅佩克尔曼的战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德国也正处在一个新老换届的阶段,所以双方最终只能通过点球大战分出胜负,无奈阿根廷的运气要比德国稍差一些。
到了2010年,德国的青春风暴逐渐刮起,他们以25岁零113天的平均年龄创造了40年来世界杯8强的最年轻阵容纪录。而阿根廷以梅西为核心的地位虽然被确立,但马拉多纳的执教水平确实不敢恭维,他们在中后场的防守硬度不足,比赛仅仅3分钟便城门告破,被阿根廷拿到了梦幻般的开局。这种情况下,马拉多纳90分钟的比赛中只用掉了2个换人名额,可见这名当年叱咤世界杯赛场的前锋,在临场指挥方面的欠缺。那场比赛,阿根廷输掉了防守,输掉了战术,也输掉了主帅的能力。
2014年,阿根廷在桑巴王国拥有比欧洲战车更多的球迷支持,他们的前场配置要强于此前两届世界杯,但是,他们的后场同样不堪一击,可以说,除了马斯切拉诺,没有一名后卫能够在正面防守中,顶得住德国的整体攻击群。决赛上,阿根廷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但他们还是在最后倒在了格策的脚下,那次快攻,德国主帅勒夫早已设计好了加时赛的战术。
南美球队,尤其是巴西与阿根廷这样拥有无数天才球员的国家,他们的比赛更倾向于让球员自由发挥,在战术的支持下,创造更多的空间,让有天赋的球员展示自我。反之,日耳曼战车历来都是讲究整体足球,这种打法本身就会对南美的足球风格存在一定的压制,而在大赛上,还没有哪一届,德国彻底掉过链子的。
严格来说,只要不使用场外招,任何球队夺冠都是实至名归的。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德国国家队无论是牌面,还是比赛内容都堪称完美,夺冠乃实至名归,亳无争议。
1990年意大利之夏,上届世界杯亚军联邦德国卷土重来,此时的联邦德国在“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率领下,可谓是人员整齐,兵强马壮,堪称德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阵容之一。
90德国队人员齐整,三线均衡,攻防兼备。“三架马车”马特乌斯、布雷默、克林斯曼正值巅峰,马特乌斯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中场,攻防兼备,也是德国队的战术核心和场上队长,克林斯曼则是当时世界最佳前锋之一。
中场布雷默、哈斯勒、利特巴尔斯基、布赫瓦尔德都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中场选手。
后场由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中卫科勒和奥根塔勒领衍。
德国队主力阵容名单:
主帅:贝肯鲍尔。
后卫:尤尔根一科勒、奥根塔勒、贝特霍尔特。
中场:马特乌斯、布赫瓦尔特、布雷默、哈斯勒、利特巴尔斯基。
前锋:沃勒尔、克林斯曼。
守门员:伊尔格纳。
1990年夏天,在浪漫热烈的《意大利之夏》的优美音乐声中,强大的联邦德国开始了90世界杯的征程。
在当时防守至上的战术环境中,德国队犹如一股清流,打起了美丽的攻势足球,小组赛便初露锋芒,首战4一1战胜南斯拉夫,次战5一1斩阿联酋,最后一战以半主力出战,1一1与哥伦比亚握手言和,三战积5分,进10球失3球,小组头名顺利出线。
1/8决赛联邦德国和新科欧洲冠军荷兰不期而遇,此时的荷兰与88年欧洲冠军已不可同日以语,队内发生严重内讧,“三剑客”中的古力特和巴斯腾均有伤在身,只剩里杰卡尔特一个孤力支撑。
两支大打攻势足球的球队相遇必定火花四溅,比赛上半时,沃勒尔和里杰卡尔特互吐口水,被双双红牌罚下,最终联邦德国依靠克林斯曼和布雷默的进球,以2一1力克荷兰闯进八强。
1/4决赛波澜不惊,最终以马特乌斯的一记势大力沉的点球,联邦德国1一0淘汰捷克斯洛伐克,闯进四强。
半决赛,联邦德国遇到了本届世界杯最强的对手英格兰队,90世界杯的英格兰被公认为自66世界杯至今最强英格兰队,队内同样星光熠熠,有莱因克尔、普拉特、加斯科因等巨星坐阵。
上半场德国凭借布雷默的一记任意球幸运取得领先,全场比赛快结束时莱因克尔灵光一现,板平比分。
加时赛,双方均有得分良机,先是莱因克尔进球被判越位在先,紧接着布赫瓦尔德远射中柱,双方进入点球大战。
点球大战中,德国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5一4险胜英格兰,闯进决赛。
决赛中,德国与老对手阿根廷迎头相撞,这是两队在世界杯决赛的舞台上连续第二次相遇,上一届世界杯决赛德国以2一3不敌阿根廷,屈居亚军。
本届世界杯的阿根廷实力已严重下降,基本上是上届世界杯的原班人马,依靠摆大巴和马拉多纳及神奇门将戈耶切亚的发挥,才一路跌跌撞撞闯进了决赛。
决赛中,德国统治了比赛,而阿根廷依旧以大巴阵应对,妄想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全场比赛阿根廷只有一脚歪得离谱的任意球射门,而德国全场贡献了24脚射门,全场比赛两队射门比为1:24,可见德国队的巨大优势。
最终,阿根廷未能抵挡住德国的猛烈攻势,2红加一点,布雷默一蹴而就,为德国队捧起了大力神杯。
90世界杯的德国队,是德国国家队有史以来最强阵容之一,队内球星云集,集技术、力量、战术及整体配合于一身,加冕世界杯冠军乃实至名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1918.10.29基尔港水兵起义,十一月革命开始
1918.11.11德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法国贡比涅森林签订停战协定
1918.12.30德国共产党成立
1919.1.18巴黎和会开场
1919.1德国工人党成立
1919.2.6魏玛共和国建立
1919.4.13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19.5.3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镇压
1919.6.28《凡尔赛和约》签订
1919.9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
1920.1.10国际联盟成立
1920.2.24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
1920.3.13自由兵团发动卡普政变
1921.6.29希特勒成为纳粹党党首
1923.11.8纳粹党发动“啤酒馆政变”失败,希特勒入狱
1924.8.16伦敦国际会议通过“道威斯计划”,大量外资流入德国
1925《我的奋斗》书成
1925.10签订《洛迦诺公约》,允许德国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会员国
1927德国经济生产恢复至战前水平
1928.8.27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爱尔兰、新西兰、美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
1930.5.30德国总理布吕宁辞职
1930.6.1冯·帕彭任德国总理
1930.9.14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
1932.7.31国会选举,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2.11.6国会选举,纳粹党仍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2.11.17德国总理冯·帕彭辞职
1932.12.2施莱谢尔任德国总理
1933.1.28德国总理施莱谢尔辞职
1933.1.30兴登堡总统任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1933.2.27纳粹党导演国会纵火案
1933.2.28希特勒宣布“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总统紧急法令,取缔德国共产党
1933.3.23希特勒操纵国会通过“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国会在四年内授予希特勒内阁全部立法权
1933.5.2解散一切工会
1933.6.21解散德国民族党
1933.6.22解散德国社会民主党
1933.6.27解散德国国家人民党
1933.7.4解散天主教巴伐利亚人民党
1933.7.5解散德国中央党
1933.7.14通过法案规定“纳粹党是德国的唯一政党”
1933.7.25颁布“净化法令”
1933.7.20解散天主教青年联盟并开始迫害宗教人士
1933.10.14德国宣布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1934.8.2兴登堡总统去世,内阁宣布将总统与总理合二为一,称为“元首”
1934.8.19“国民投票”批准希特勒的独裁统治
1935.3.10德国建立空军
1935.3.16德国实行普遍兵役制
1935.6.18英国与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1935.9.15通过“纽伦堡法案”,取消犹太人的公民地位
1936.3.7希特勒退出《洛迦诺公约》,进军莱茵兰
1936.7.17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支援弗朗哥叛军
1936.10德意签订《德意议定书》,确立德意两国同盟
1936.11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1.30希特勒宣布《凡尔赛和约》无效
1938.2.4德国发布《关于国防军领导权的决定》,宣布取消战争部,代之以“武装部队最高指挥部”
1938.3.11德军进驻维也纳
1938.3.14德奥正式合并
1938.4.2英国承认德奥合并
1938.9.29慕尼黑会议开场
1939.9.30签订《慕尼黑协定》,同时签署“保证和平”的《英德宣言》
1938.10.10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
1938.11.2第一次维也纳仲裁,将捷克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地区划给匈牙利
1938.11.9“水晶之夜”,标志着纳粹开始有组织地屠杀犹太人
1938.12.6签署《法德宣言》,表示应和平解决纠纷
1938.12.17希特勒授权凯特尔发布“关于清算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的元首命令
1939.3.14斯洛伐克分裂运动领导人约瑟夫·提索宣布斯洛伐克脱离捷克而独立,并请求希特勒保护该国
卢西尼亚宣布独立,建立“喀尔巴阡-乌克兰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与外交部长契瓦科夫到达柏林
1939.3.15希特勒接见哈查与契瓦科夫,会上哈查在一份“宣告把捷克人民与捷克国家命运交到德国元首手中”的公告上签字
德军进入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并占领布拉格、
匈牙利军队占领卢西尼亚
1939.3.16希特勒成立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并将斯洛伐克置于德国的保护之下
卢西尼亚被匈牙利兼并
1939.3.18英国、法国、苏联对德国提出抗议,指责德国违背了《慕尼黑协定》
1939.3.20美国对德国提出抗议
1939.3.22英法结成同盟
1939.2.23德国占领梅梅尔
1939.3.31英国宣布保证波兰的独立
1939.4.13法国宣布保证波兰的独立
1939.4.28德国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1939.5.22德意签订《钢铁盟约》
1939.8.12英法苏谈判开始
1939.8.21波兰拒绝苏军入境的抗击德国的要求,谈判失败,苏联宣布中止英法苏谈判
1939.8.23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8.31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军士兵袭击并占领了格莱维茨电台,希特勒宣称:“德国遭到了波兰的袭击”
1939.9.1德军越过德波边界,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对波兰开展大规模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足球场上,在比赛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出现任何大比分的比赛结果,都是球队战术出现了问题,绝不能用放水来形容。
巴西国家队最近两次夺冠,分别是在1994和2002年,两次无一例外都依靠周密的防守,赢得了世界杯冠军。
1994年美国世界杯,巴西队夺冠,于是有媒体欢呼是进攻足球的胜利。事实并不是这样,巴西队表面上看是4-4-2阵型,其实在四名后卫前面,还有毛罗·席尔瓦和邓加两名防守型中场。巴西队能打入决赛并最终夺冠,进攻端靠的只是罗马里奥和贝贝托之间的默契配合,防守端靠的是4+2防守,中场就开始展开的拦截防守,最终得以在点球决战中凭借非常好的运气,时隔24年之后重得世界杯。
2002年韩日世界杯决赛,巴西队将防守做到了极致。他们采用的是5-4-1阵型,后防线上安排了3名身高力猛的中卫,卡洛斯和卡福一左一右,在整个后防线前面,是防守型中场吉尔伯托·席尔瓦,他身高1米88,身高力猛,负责在中场附近的拦截扫荡。
只有后防线稳固了,进攻球员才可以放手一搏,而在此后的几届世界杯,我们很难看到巴西国家队能够进行如此精密的防守安排,更多的是球员的堆砌。巴西国家队在世界杯上的失利,再次给我们一个清醒的教训:防守是赢球的前提,竞技体育来不得半点侥幸。
好了,关于14德国足球决赛和德国队14年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百度搜索:
14德国足球决赛 德国队14年360搜索:
14德国足球决赛 德国队14年搜狗搜索:
14德国足球决赛 德国队14年别人在看